疫情下,美国零售巨头“沃尔格林”从厕纸脱销中看到了什么?
2020-06-19 米雅科技

微信图片_20200624115104.png

突如其来的疫情下,中外零售店中都出现了抢购现象。与中国人抢购食品不同的是,欧美人却在大肆抢购厕纸,使厕纸成了最早脱销的商品之一。

消费者为什么会抢购厕纸呢?厕纸究竟是怎么变得“千金难求”的?对此,美国零售巨头“沃尔格林”纸品品类经理凯斯•莱夫勒从专业化的视角,总结出九条应对此类突发事件的实用经验,供零售企业参考借鉴。

640.webp (2).jpg


1

适度控制购买,满足更多人的基本生活需要。

莱夫勒:“世界上的厕纸并没有耗尽。如果人们没有购买家庭实际需求五倍、六倍甚至七倍的厕纸,它本该足够所有人使用。鉴于每个人都产生了稀缺情结,我认为恢复常态还需要一定时间。或许我们会看到纸巾等商品逐渐遇冷,但洗手液这类商品仍将保持高需求。建议顾客考虑一下实际使用情况,适量购买。” 

消费者抢购厕纸可能出于多种原因,包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,长时间居家导致厕纸消费需求扩大;通过大量采购来减少到店次数;受囤货心理驱动等。莱夫勒则强调,厕纸脱销是人们过度囤货所致。他认为,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按需购买,后来者就不必面临真正缺少厕纸的窘境了。过度囤货无疑会给零售商造成压力,然而,仅仅寄希望于消费者自我约束是不切实际的。疫情造成的焦虑、恐惧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,都可能会导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失控,这时候就需要零售商的正确引导。在必要时,零售商可以出台限购措施,通过适度控制消费者的购买量,满足更多人的基本生活需要,实现更合理的资源分配。


2

积极主动调控,帮助消费者降低负面情绪。

莱夫勒:“这很难解释,我不确定别人是否有很好的理由,我姑且认为人们在内心深处恐惧厕纸用光。无论对错,这种恐惧相当强烈,因此厕纸高居消费者恐慌性购买的必需品清单之首。现在,人们只要看到货架上有厕纸就会买,即使他们并不需要,这是因为他们已经很久没见过纸品区域摆满了。”

零售商应当时常关注消费者心理。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常态或热点,还是特殊时期的异常变化,都可能形成一种趋势,对购买行为产生直接、巨大的影响。例如,近年来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普遍追求,逐渐改变了碳酸饮料的消费格局,催生出多样的低糖饮料、果蔬饮料、气泡水等;而近期人们因为专家观点相信喝牛奶可以增强免疫力,也体现在牛奶的销量飙升上。满足了充分了解消费者心理这一前提,零售商在进行品类管理、制定营销策略时就可以顺势而为,迎合消费者的心理与需求,不过,在特殊情况下也需要积极主动调控,帮助消费者降低负面情绪。


3

利用网络渠道实现信息透明化。

莱夫勒:“从美国西海岸开始,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加利福尼亚州的空货架照片,这引发了全国性恐慌,又像野火一样蔓延开来。人们开始想象,当地零售商最终也会被抢购一空,于是他们涌向商店,尽可能地购物。这时,恐慌性购买真正在全国范围内抬头了。到了最后,即使是明知这种行为不合理的人,也会被缺货的恐惧感染,因而开始囤货。在高峰期,‘沃尔格林’的纸类商品短短3天就售完了3周的备货。”

恐慌情绪通过社交网络迅速扩散到全美,说明在面对突发事件时,零售商必须加快反应速度,做到及时有效处理。这次疫情显示了空货架对消费者的刺激效应,因此,一旦发现抢购的苗头出现,就需要采取措施,尽快进行补货,避免由抢购到脱销的恶性循环。一些零售商的经验表明,在社交媒体、官方网站等渠道发声,公开其库存情况或采购计划,并做出保供应、保质保价等承诺,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安抚消费者。或许还可以尝试另辟蹊径,根据当地消费者需求和商家自身的供应能力,发布引导性的“囤货清单”,例如提示每人每日消耗哪些、多少资源,建议每次采购几日所需等,以各种方式缓解抢购行为背后的恐慌感。


4

建立“囤货品类”,优化商品管理。

莱夫勒:“恐慌性购买的发展过程令人难以置信。首先是手套和口罩,接下来是消毒用品(我管理的另一个品类),然后是纸类商品、食品。惊人的是,最后才轮到酒精。抢购厕纸发生在消毒用品与食品之间——也就是说,厕纸排在食品前面——显得疯狂。而我们从供应商处得知,此前,同样的事也发生在意大利、法国和其他疫情爆发更早的国家。因此这并非美国的问题,而是人类的问题。”

与防护用品、食品相比,厕纸脱销可以说是“沃尔格林”等零售商始料未及的情况,也正因此缺乏预备的应对方案。借助这次疫情,零售商可以归纳出一些未来同样适用的规律,包括哪些品类是不可或缺的,哪些品类容易出现囤货行为等等,对今后类似的突发事件有所准备。同时,建立丰富的品类标签也意味着更具针对性的营销策略。以“囤货品类”为例,如果能够判断出消费者倾向于囤积哪些商品,就可以在平时促销活动中采用对应策略,通过大包装、买N赠一等优惠来促进销售,提升客单价。

640.webp (3).jpg


5

由特殊时期的异常消费行为,增进对消费者的认知。

莱夫勒:“如今消费者已经精明到会询问门店的下一辆送货卡车何时到来。到了那天,我们就会看到人们一大早出现,等待新商品到货。他们就在门店后面,等着员工把货物从卡车上卸下来。有时候他们甚至直接从车上拿货,在商品抵达货架之前就买下它。”

异常购买行为是特殊时期的产物,但也可用作对购物者行为画像的补充完善。通过分析疫情期间购物者行为,得到一系列新角度的人群标签,进一步形成行之有效的模型,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投放人群,实现精准营销。只有找对了目标顾客群体,营销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年初,以购物者数据营销为核心的米雅科技,就根据国际巧克力品牌士力架的营销诉求,从“找人”这一痛点出发,基于人群标签和人群圈选能力,从多个维度准确找到了与品牌定位相匹配的消费群体,由此提升了广告投放的效率。数据显示,士力架品牌线上曝光量达670万,领券率高达60%,优惠券线下核销率达17%,营销活动成效喜人。


6

借势推广自有品牌,化危为机。

莱夫勒:“在紧急情况下,什么都行——这意味着不用管是单层还是双层、软还是硬、自有品牌还是全国性品牌。这或许是件好事。‘沃尔格林’有两种自有品牌厕纸,即‘全家(Complete Home)’和‘大卷(Big Roll)’,而这正是让自有品牌受到欢迎的独特机会。假如货架上别无选择,那么,过去不愿尝试我们的自有品牌的顾客也会试一试,我们期待商品的品质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。”

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疫情引发的商品短缺局面,也给零售商自有品牌等接受度尚待提高的商品创造了机遇。在紧急情况下,当消费者无法找到平日的选择,尝试新品牌就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。正如“沃尔格林”可以借势推广其自有品牌一样,零售商在遭遇抢购时,并不需要一板一眼地依照抢购清单补货,可以根据卖场实际情况,找到更希望推广的替代商品,尽可能地提升其销量,化危为机。

640.webp (4).jpg


7

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和协作。

莱夫勒:“到目前为止,成功的关键在于与我们的头部供应商保持每日沟通,讨论厂家如何把库存交付到配送中心,分享最新的市场观察,脑暴如何通过合作补足现在与未来的供需缺口。除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销问题,我们还要求供应商从不同角度思考其生产方式,例如,减少其生产的厕纸品种,扩大生产某些产能最高的品种等。我们也评估了数百家尚未展开合作的潜在供应商,以期获得更多库存。”

稳定、高效的供应链也是保障供应的关键。如今,生产与销售的联系愈发紧密,零售商应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与协作,寻求从各个环节提升效率,包括基于需求调节生产方式等。而指导生产更需要零售商充分了解购买需求,首先明确“我们要给消费者什么”,再思考怎样实现最大效率。


8

业界同行要携手并进。

莱夫勒:“每当我与供应商谈论我们为什么需要库存时,都是在代表整个零售药店行业说话。我认为我们必须广泛地探讨什么对消费者有益,而不仅仅是对‘沃尔格林’有益。抵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苗和药品正在研发中,零售药店所扮演的角色将是事关全局的。现在是特殊时期,而我认为,业界携手为所有人谋求更大利益,是当下的关键环节。”

除了与供应商之间的协作,零售商在应对灾难时也要加强行业协作,站在全局高度寻找解决方案。在这次疫情中,“盒马鲜生”、“7FRESH”等新零售企业倡导的“共享员工”模式就体现了“携手抗疫”的破局之道——以线下消费场景为主的餐饮企业面临现金流不足、员工闲置等困境,而线上订单激增的零售企业则出现了亟需补足的员工缺口,二者站在一起,不仅灵活地解决了自身问题,还有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,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需求。保障民生是零售企业共同的使命,特殊时期,为了帮助坚守在一线的零售人更好地履行使命,米雅以实际行动响应无接触购物号召,向有需求的商家免费开放到家小程序,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、便捷的服务。


9

内部协作同样至关重要。

莱夫勒:“我在‘沃尔格林’工作了近25年,其中18年在总部,从未见过如今的协作水平。像许多同事一样,我的团队承受了巨大压力,但他们正如我所知的那样,加快步伐,不知疲倦地把这件事做好,同时寻找新的方法。每个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同一个目标——尽快把产品送达商店。我认为这对我们能做到什么、多久能做好影响重大。”

企业内部协作同样至关重要。只有团队成员专注于一致的目标,全情投入并积极探索,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在埋头苦干的同时,也要注意用创造性思维找对方法,通过不断创新来提升效率,用最少的时间把事情做到最好。

(斜线内容译自“沃尔格林新闻”,侵删)